大觀音亭興濟宮

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

×
大觀音亭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大觀音亭,從其名稱上,就可知道其信奉主神當然就是觀世音菩薩。在傳統認知中,觀世音菩薩是佛教的菩薩,但從大觀音亭外觀來看,卻又是屬於道廟燕尾翹脊的造型,對主神則稱為「觀音佛祖」,這是一般民間宗教或道教對觀音的稱呼,不同於正統佛教「菩薩」的稱謂。又從其建廟沿革觀之,則是先有供奉主神觀音佛祖的前殿,而後再增建後殿的「大雄寶殿」。從這種種跡象推測,大觀音亭肇建之初,或許是基於民間對「觀音佛祖」的信仰,直至增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之後,才又重回佛教的領域,惟一般民眾對主神仍保留著「觀音佛祖」的尊稱。

在台灣佛道兩大宗教的諸多神祗中,最廣泛地為信徒所敬仰的首推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原出自《佛經》,梵文意為傾聽人世間悲慘的聲音。他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 據佛教經典所述,世間眾生在碰到危困災難時,只要虔心誦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就能「觀其音聲」前來解救。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如有眾生遭逢水火、刀兵、牢獄等災,若能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可逢凶化吉。同時,觀世音菩薩還能顯現各種化身,或佛,或羅漢,或國王、宰官、居士、長者、比丘、比丘尼、男女老少等不同身份,隨緣說法,救度眾生。 在佛教各種菩薩中,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這可能與其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在《佛經》中有所謂「六觀音」、「七觀音」和「三十三觀音」之別,一般民間所奉祀的「聖觀音」是六觀音之一。所有觀音的造形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千手千眼觀音」,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表示遍觀世間,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