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祀神明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地方村社的守護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庄頭庄尾土地公」之俗語。 自古以來「天有天神,地有地神」的觀念即存在於自然崇拜的範疇之中。上古時代,土地神被稱為「社公」,祭土地稱為「祭社」。《禮記》云:「郊社之禮,冬至祭天曰郊,夏至祭地曰社。」
中國祭社的方式很多,《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小牢」,此處的社指土神,稷指穀神,也就是說天子在祭地神和穀神時是以牛、羊、豬三牲來祭祀,也就是大牢。而諸侯祭地神時則以羊、豬二牲來祭祀,也就是小牢。
因中國早期是農業社會,除了天子、諸侯祭拜社神外,演變到後來老百姓也進行祭地神的活動,故在《白虎通義》中曰:「古者,自天子下至庶民,皆得封土立社,以祈福報功,其所祀之神,曰『社』;其祀神之所,亦曰『社』」 可見),古代「社」並不單指社神,祭祀之場所亦稱為「社」。在遠古時代「社」的雛形或為封土(將土圍成一小堆)、或為立石、或植樹、或擇木,都被用來祭祀地神,所以有土社、石社、樹社和叢社,如《淮南子齊俗訓》曰:「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夏后氏其社用松;殷人之禮,其社用石;周人之社,其社用粟」,所以祭祀社神(土地神)不只早在三代時即已存在,而且祭祀的場所、方式則因地區、時代不同而有所差異。
周朝以二十五家為一社,封土立社後供奉的神明就是土地公,每社要立社壇一所,供奉土地神,以祈五穀豐收。據傳后土是執掌九大州土地的總司神,《左傳》、《禮記》等記載,土神即句龍,乃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共工氏之子,輔佐顓頊平定九州,因能管理土地事宜,便做了顓頊的土地官,死後封上公,祀奉為后土神,而土地公則是歸於后土屬下的一個地方土神,凡是生前有德,死後皆可成為土地神,所以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
土地公的神像一般為頭戴錢帽,帽沿兩條布須下垂抵肩,面龐圓而豐盈,兩眼微瞇,白髮白鬍鬚,笑容可掬,慈祥可親,身坐太師椅,右手執如意或執手杖,左手拿元寶,兩肩微聳,圓弧凸起的肚子則特別明顯,),在民眾的心目中永遠與「福」、「德」同義,給予人們可信託的希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