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聖母在中國傳統民間又稱為天后、媽祖、媽祖婆等,媽祖俗姓林名默娘,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人,降世於宋建隆元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滿月後都還沒有人聽她哭過,所以稱為「默娘」。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鹿耳門媽』,三尊聖母神像其中鎮殿大媽與二媽是軟身媽祖,全身沒有一根釘子,是早期中國「榫接」木造工藝的極致藝術,鹿耳門媽的高度與真人相同,神像經藝術史家鑒定是明代的傑作已有800年以上歷史,具藝術與宗教之意義,而鎮殿大媽髮髻後分開雙梳,中間有一下垂之梳束;聖顏慈霧,寶像莊嚴,信徒如虔敬瞻仰,聖母仿似微笑回視。其形塑精美,容貌栩栩如生,世間罕見,僅此一尊。
註生娘媽,是主掌授子、懷孕、生育、保佑孕婦、產婦及襁褓、幼嬰的神明。也是婦女婚後不孕及懷孕保胎奉祀的對象,所以註生娘娘又是一位授子神。我國自古以來,就特別重視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之事,尤其婦女們都把生兒育女,視為天職,對子嗣猶為重視,無形中註生娘娘也成了保護兒童的「成育之神」。其隨祀神有花公、花婆及十二婆姐、三十六婆姐及顧花童子。婆姐又稱保姆、延女,或稱為鳥母。其數各有不同,一般僅供奉兩尊有些則供奉六尊、十二尊、三十六尊都有。十二婆姐各抱一嬰,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皆憑積善行德而論。十二婆姐亦有稱十二延女,又稱十二褓姆。
十二婆姐分別為:註生婆姐陳四娘、註胎婆姐葛四娘、監生婆姐阮三娘、抱送婆姐曾三娘、安胎婆姐林九娘、轉生婆姐李大娘、護產婆姐許大娘、註男女婆姐劉七娘、送子婆姐馬五娘、安胎婆姐林一娘、養生婆姐高四娘、抱子婆姐卓五娘。十二婆姐就是註生娘娘身邊的陪祀神,專門照顧嬰兒出生後到十六歲這段成長過程期間,免於驚嚇、溺斃、灼燒、出麻疹等,也免於所有小兒關煞之災及免受痴、傻、哭、鬧、病、弱、驚等症狀保佑小孩的身心正常發育成長。
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均為主司人間生育之神,也是專門保護孕婦、產婦和嬰兒之神,但是兩者並非同一位神祇,只是民間記載中,錯將註生娘娘誤為臨水夫人。在以訛傳訛過程中,造成信仰者將註生娘娘當作臨水夫人,實為不敬。
註生娘娘的神態為頭戴珠冠或鳳冠,左手執生育簿,右掌持硃砂筆。在民間祈求方式有:求子者,擲筊許願,若獲註生娘娘恩准,可將供桌所供奉的花簪插在髮髻上帶回家,以待早日身懷六甲。而祈求保佑孩子平安者,可自備用紅絲線串上古錢或金、銀、銅鎖牌,置於案桌上,待奉拜完後,將其於香爐上繞三圈後,懸套在小孩的脖子上,祈求以拔病魔,保佑平安,此稱為綰絭。其誕辰為農曆三月二十日。
花公花婆為民間求生男育女的兩位元神仙,據史書記載,花公是晉代的詩人陶淵明,花婆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息侯夫人,兩人升天後受玉帝敕封為神,分別掌管賜男賜女之職務。
自古以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久婚不孕的夫婦,只要誠心祈求掌管紅百花叢的花公花婆,希望他們能用心的為之照料花叢,在陰間的花叢,經過花公花婆的照顧,只要長出一個花苞,肯定就能懷孕。
夫妻祈求早日懷孕,必須準備供品和陰神祭祖金兩份答謝花公花婆,請他們繼續呵護花苞,當有身孕後,每月必須拜一次(農曆十五為佳),祈求肚裡的小孩能順利出生。這就是求子拜花公花婆,祈求他們為夫妻用心呵護花叢,開出一朵健康美麗的花朵,希望將來能得到一個健康的寶寶。
第一次求受胎懷孕者,不可不信花公花婆,也不可不拜,這是求懷孕開花結子的第一關,一定要連續拜三次,才會有感應。因為花公花婆是護花使者,非常珍惜花朵,所以求子拜花公花婆,不能以鮮花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