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介紹

文獻中的興濟宮

三級古蹟的興濟公位於台南市成功路86號,與大觀音亭比鄰而建,是一座面三面寬三開間,深三進,游三川殿、龍虎井、和拜亭、正殿、以及過水廊後方的後殿所組成主祀神明為素有【醫藥之神】之稱的「保生大帝,俗稱為「頂大道公廟」。

有關興濟宮的文獻記載,條列如下

1.「大道宮,祀白礁吳真人,在觀音亭旁。」(清)林謙光《台灣府紀略》
2.「慈濟宮四所:一在府治西定坊,一在鎮北坊,一在鳳山縣治安平鎮,一在土墼程保。」蔣毓英《台灣府志》(1685)
3.「慈濟宮:一在附郭縣鎮北坊。一在附郭縣西定坊。」高拱乾《台灣府志》(1696)
4.「大道公宮,一在觀音亭邊,偽時建。一在水仔尾,康熙三十五年里人建」王禮《台灣縣志》(1720)
5.「吳真人廟:在西定坊新街,乾隆五年,街民重修,曰「開山宮」又其一在北線尾、一在鎮北坊水仔尾、一在觀音側、一在石頭坑、一在武定里、一在廣儲東里、一在歸仁北里舊社口。」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1742)。
6.嘉慶十二 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卷五】「吳真人廟宇….其在鎮北坊者二,觀音亭邊,偽實踐;水仔尾,康熙三十五年建。」(1807)

祀典官廟

台灣光復前美軍轟炸本市時破壞嚴重,民國三十八年(1949)重修興濟宮的神龕與神像。民國五十七年(1968)重修大觀音亭山門、拜亭、正殿、過水廊與興濟宮,成為今面貌。民國六十二年(1973)重修官廳,六十四年歲次已卯孟冬舉行慶成祈安建醮。民國七十四年(1968)內政部同時定大觀音亭與興濟宮為第三級古蹟,民國九十一年(2002)獲得內政部補助開始進行「古蹟修復過程」,民國九十四年(2005)終告修復完成,隨即於同年十二月十九日舉行「大觀音亭與興濟宮修復慶成入廟安座慶典」。

鎮北坊

明永曆十八年(1664),鄭經該東都為東寧,並升二縣為二州,城內以「十字街」(今民權路,忠義路)為中心,家府城規畫東安坊、西定坊、鎮北坊及寧南坊等四個區塊,作為管理與建設的基礎。鎮北坊是以十字街像北發展的街區,其範圍約為今日的北門路以西,西門路三段以東,成功路以北,宮園路以北,公園北路以南。目前在園鎮北坊內所留存的大批古蹟,幾乎都建於清乾隆之前,除興濟宮與大觀亭為三級古蹟之外,商有開基玉皇宮、烏鬼井、元和宮、開基天后宮、縣城隍廟、三山國王廟等。

官廳

興濟宮主祀神明「保生大帝」生前以醫術高明見稱,羽化後又被尊奉為醫治百病的「醫神」,因此廟中清代古匾甚多,皆為頌揚神明醫病靈驗之事。興濟宮內三川殿中懸掛一對光緒八年台灣知府周懋琦所撰對聯,聯中記述同治、光緒年間官兵開山撫番時,官兵苦於水土不服、疫氣流行,生怕疫氣蔓延為災疫,故就近祝禱於保生大帝;後果有所靈驗,遂由欽差巡撫諭令官員「朔望捻香,春秋致祭,以答鴻庥」;也就是除春秋二祭之外,每月初一、十五皆必須前來捻香。此即興濟宮列為祀典官廟之由來,並在大觀音亭與興濟宮之間建有「官廳」做為官員致祭時整肅儀容與休憩的場所。

1 / 9
興濟宮
2 / 9
官廳
3 / 9
興濟宮碑
4 / 9
興濟宮碑文
5 / 9
修復碑
6 / 9
官碑記
7 / 9
興濟宮地圖導覽
8 / 9
祀典
9 / 9
官廳正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