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祀神明

保生大帝

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習稱大道公,世人尊稱為「醫神」。台南地區的保生大帝信仰主要以白礁慈濟宮為祖廟,如學甲慈濟宮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上白礁祭典,興濟公也已白礁為祖廟,殿內清閒豐七年豐七年(1857)的對聯:【興國庇佑民至今者靈赤崁,寄生就是自昔蛻化白礁】,及指出本廟源自白礁慈濟宮:

Avatar
保生大帝
Avatar
神像
(1)保生大帝生平簡介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吳貞君、大道公、貞人先師、花僑工、英惠侯、蜈蚣貞先等,稱呼雖不一,由歷代皇帝所赦封的尊號,而被奉祀為神仙。保生大帝為拯救天下蒼生,一生奔走於山野,不分日夜,率領將先官、張聖者、黃醫官、程真人,仙姑等人一同濟世行醫,活人無數。送僅右三年(1036)農曆五月初二五十,保生大帝再圃山龍池岩,為了採草藥煉丹,救治瘟疫患者,不甚跌入坑岩中,眾人急忙救起,扶回籠狄坑茅屋,因受傷過重,一袋名醫就此羽化,得年五十八歲。

(2)流傳事蹟
助軍平亂

大帝飛升之後,某日,有群寇擾亂鄉里,聲勢洶洶,鄉人不安,羅列香案,禱祈大帝顯化庇佑。未幾,官軍來到,與賊大戰,大帝暗中相助。賊首當場被官兵擊斃,群賊無首,四散逃亡,亂遂平靜。   有一次,大帝的鄉里大水驟然暴漲,村中汪洋一片,民房萬分危急之際,忽見大帝騎鶴在雲端施法,頃刻間,洪水立即退去,鄉里倖免於難。鄉民拜謝大帝靈感顯赫,解救鄉里,大家倡議建立祠宇,塑像奉祀,即白礁村龍湫庵,宋高宗時,命人重修,就是後來的白礁慈濟宮。

起死回生

據《保生大帝寶錄》載,大帝某次經過山林,發現一堆枯骨,乃以符水點化,枯骨復活成一書僮;書僮哭著要尋找主人,大帝感其忠義之心,遂收為隨從。其後在途中巧遇書僮主人江仙官,因書僮數月前已亡故,江仙官甚覺訝異;待大帝解釋並展露仙法後,江仙官即一意追隨大帝。當地主簿張聖者亦棄官偕行,追尋仙道妙法,後與大帝一起昇天。在民間信仰中,江仙官與張聖者並列為保生大帝的護法,興濟宮正殿即供奉紅臉秀面的江仙官與黑臉長髯的張聖者兩位護法的神像。

治龍眼、醫虎喉

相傳保生大帝有一次前往山中採藥,途中遇到一隻老虎;老虎先前吃了一名婦人,因一根骨頭鯁住咽喉而在生死掙扎之際,保生大帝於心不忍,遂以符水醫治老虎。又傳,有一隻巨龍因害眼疾,化為人身求治;大帝識破其身份,並以符水點於龍眼,治癒其眼疾。興濟宮正殿左、右牆壁「畫龍點鱗」、「醫虎咽喉」的浮雕壁畫,喻意保生大帝「治龍眼、醫虎喉」的神蹟。

Avatar
畫龍點麟
Avatar
醫虎咽喉

(圖解說)興濟宮正殿左、右牆壁「畫龍點麟」、「醫虎咽喉」的浮雕壁畫,喻意保生大帝【治龍眼、醫虎喉】 泥馬渡康王

相傳宋高宗趙構為太子時,曾在金國當人質,其後逃離金營,金人緊追不捨。趙構逃到崔子廟前,正擔心無馬可騎,難以脫困之際,突聞馬嘶之聲,回頭一看,竟有一馬停於廟前,他趕忙騎馬南逃。途中遇到河流阻隔,馬載趙構順利渡江;渡江後,馬隨即消失無蹤。趙構遂在當地一間吳真人廟休息,發覺廟內泥馬全身是水而且地面尚有水跡,方知是吳真人保佑,此即「泥馬渡康王」的故事。 宋高宗即位後,於紹興二十一年(1161)下詔令地方官,在保生大帝的故鄉立廟,奉祀吳夲,按時祭祀。至孝宗登位,乾道七年(1171)御賜匾額,題名為「慈濟靈宮」,并賜謚「大道真人」。現在一般尊稱保生大帝為「大道公」,就是基于這個緣故。 孝宗以後,歷代皇帝,多有封誥。慶元初年,寧宗敕封「忠顯侯」。嘉定年間敕封「英惠侯」。寶慶三年(1227)理宗敕封「康佑侯」,寶慶四年敕封「沖慶真人」,五年敕封「妙道真君」。

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孝慈皇后因患乳疾,天下名醫束手。一日,突有道士,自稱能治后疾,成祖聞報,令內侍帶往坤靈宮。當詢以何方治病時,道士曰:以絲線診脈,便可斷明病症。成祖不信,命至皇后鄰室,取一絲線,一端扎於皇后手鐲,一端則交予道士診視。道士五指於絲線上一按,搖頭便道:「這似金玉之類,非是皇后之御脈!」成祖再命內侍,將絲線縛於貓身,請其再診。道士復以五指於絲線上一按,又搖頭說道:「這非熊非虎,好似貓犬,亦非皇后之御脈!」 至此,成祖驚其神異,始向道士致歉,命令內侍將絲線繫於皇后患處,請求再診。道士診後斷言:「肝脈太長,血又凝滯,必為乳疾,此需動用針灸,方能根治。」於是道士便於屏風外處,以絲線懸掛為后針灸,霎時,腫痛立消。成祖大喜,為了感謝道士救后之恩,便要賞賜財帛與官爵,道士不受,辭行至坤靈宮外時,忽見白鶴降臨御苑,道士即跨鶴而去。眾人始知是保生大帝降臨醫救國母,均感護國佑民之恩。其後,成祖駕崩,太子即位,亦即仁宗皇帝,秉承父命,為了追思大帝恩德,便於洪熙元年晉封「恩主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並下旨將位於白礁之吳真人廟,重新改建為大宮殿,並賜龍袍,令地方官,春秋二季隆重致祭。此後,保生大帝,便逐漸成為民間著名之醫神。

早期,漳、泉移民渡海來台拓墾,面臨最大問題即是瘴厲瘟疫的肆虐,具有醫神神格且為地方保護神的保生大帝,便隨著移民而傳入台灣,尤其是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每於墾地建廟奉祀保生大帝。在昔日移墾社會欠缺醫療人員及設施的情形之下,人們只靠求取保生大帝的藥籤來醫治疾病;如今醫學發達,求籤取藥雖已不合時宜,然而在人們心目中,保生大帝不只是一位醫神,更是一位消災賜福、護祐民眾的「保生」之神;因此保生大帝的信仰,在台灣,尤其在開台之先的台南地區仍然十分盛行。 據《安平縣雜記》所載:「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闔城內外及里堡婦女均到廟叩祝,數日前焚香燒紙絡繹不絕。」及至今日保生大帝聖誕,前來興濟宮參拜的信徒仍舊絡繹不絕,用以祭拜大帝的金紙,必須耗費數日始能燒化完畢,足見其香火鼎盛。

保生大帝與藥籤

所謂藥籤,即是「記載藥物的品名、用量及適應症狀的籤」;台灣供奉保生大帝、媽祖以及關聖帝君的廟宇往往備有藥籤筒,以供善男信女求取藥籤。部分廟宇藥籤尚且區分為小兒科、大人科、婦人科、眼科等,信徒可以根據病情而求取藥籤。 昔日醫藥尚未普及之際,保生大帝的藥籤廣受一般信徒依賴,開出的藥籤也最多。信徒除可當面祈求保生大帝將病魔驅除外,亦可求取藥方,抓藥回去給予病患服用。 求取藥籤的方式與一般問吉凶的運籤相同,只是抽藥籤之前,信徒需先持香默禱並詳述病情,以便保生大帝得以知道信徒的病症,而後於籤筒中隨機抽一支籤,再以擲筊的方式確定是否為此籤;經神明旨意認可後,信徒即持藥籤向廟祝索取籤方,逕行至中藥舖抓藥服用。 興濟宮的藥籤共分為大人內科、眼科、小兒科與外科等四科,其中小兒科與外科共用一個籤筒,故設有三個籤筒。籤方則有大人內科、眼科、小兒科與外科四種,分門別類,各有處方;其中大人內科有一百二十首籤方,眼科有九十首籤方,小兒科與外科各有六十首籤方,信徒各依所需而拈取各科別的藥籤,以避免盲目服藥。現今醫藥科技發達,求取藥籤者已日趨減少,但仍有部分民眾堅信保生大帝的藥籤具有靈能妙用,確實能發揮藥到病除的功效,依舊以求取藥籤來治療疾病。

Avatar
藥櫃
Avatar
藥籤側面
Avatar
藥籤正面